友情链接

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杭州网 中国城市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发展前沿
“保老建新”让城市有机更新,充满活力
时间:2014-03-05 14:02:28 点击:347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曾说:“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这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人最根本的安全感与归属感,是人立世之根。若是连根拔起,再华丽的外衣也都只是绣花枕头罢了。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是平庸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也是没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城市。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于,也只能产生于其固有的特色,也就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独特性,甚至是唯一性,而这种特色,这种差异性、独特性,甚至唯一性,只能来自于历史文化遗产。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凝结着城市先民的勤劳智慧,承载着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然而,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都在旧城改造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不知名的老房子、古村落都被无情地碾压在推土机之下,城市化的步伐正在摧毁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老街、老宅、老树等历史文化遗产,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邻里社区的解体、城市记忆的消失。当西方国家在对老城更新改造反思之际,中国仍旧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在重蹈覆辙。

  从1993年起,北京大规模房地产活动进入旧城,大量历史街区被成片拆除。由于建筑高度失控,故宫甚至被高楼包围起来了。2000年,北京市公布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同时又提出5年内完成全市危旧房改造的计划,准备成片拆除164片,涉及居住房屋面积934万平方米。随后保护区之外的大片胡同、四合院被夷为平地。有统计显示,老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只剩下不足老城面积17%的25片保护区。与此同时,欧美国家旧城保护范围可以达到全城80%乃至100%。
  2011年6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课文组织第35届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就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的问题,王国平同志在答记者问时,讲到:“西湖文化景观保护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保老城、建新城”,有了正确的理念和思路才能有效地保护好西湖,才能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极其尖锐的矛盾。” 国内采用“保老城、建新城”做为保护遗产理念的还有获得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的西藏拉萨八廓街,南京“一城三区”中河西新城改造等案例,已然成为“保老城、建新城”的经典范本。
  有学者指出:古城保护要防止出现“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在实施中具体做到五“不”: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保老城、建新城”是在尊重历史、维护城市文脉而进行发展、建设城市的理念,是一种渐进式改造的方法。城市要渐进性改造,以留住城市文脉,体现城市个性,实现新旧共存,求得可持续发展,不是大拆大建。每个城市在形成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自身的内在结构,通过完全推倒重建企图建立全新的秩序的方式不会产生合理的结构,这已经被中西方城市更新历程所证明。只有遵循城市内在结构沿自身肌理生长的规律,保证新旧的协调统一,才能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特色风貌的同时,不断地给历史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资料来源: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4/0219/c372068-2440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