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村BA”“村超”的火爆出圈,到新近引发关注的“苏超”现象,近年来我国各地民间赛事蓬勃兴起。这些赛事不仅激发了球迷的热情互动,引发了网民热议和专家点评,更构建起“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的多元消费场景。乡村赛事如何通过“农文旅体”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杭州又该如何借助乡村赛事走出一条差异化突破之路?
乡村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价值逻辑
乡村赛事的范畴不仅涵盖村民们在本地自发组织的体育赛事,还包含从城市转移到乡镇举办的体育赛事。乡村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经济活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激发赛事流量与产业联动。
乡村体育赛事最直接的价值体现就是“流量赋能”。赛事活动能够显著拉升乡村地区的客流量和消费层级,催生赛事经济的乘数效应与协同效应。当前,我国文旅产业正从“资源依赖”向“创意驱动”转型,而乡村赛事的“流量赋能”恰是“创意驱动”的价值变现路径之一,体育赛事可有效整合农业、文化、旅游和体育资源,助力乡村特色产品借助赛事平台拓展更广阔市场,进而构建“农体文旅商”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格局。
激活乡土文化与乡风文明。
体育赛事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乡村体育赛事的魅力,不仅在于赛场上的奋勇拼搏,更在于能够激活乡村文化记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在网络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乡村赛事凭借独特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能够快速搭建起乡村文化认同的新场景,有力提升区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同感。以贵州“村BA”“村超”为例,其巧妙融入了侗族大歌、苗族蜡染等非遗文化,还推动当地开发出数百种非遗文创产品,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乡村赛事融合共进。
激励乡村治理和环境优化。
乡村承办体育赛事的全过程,直接检验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从赛事策划筹办的前瞻性规划,到竞赛场地基础设施的配套改善;从赛事组织安排的多部门协调联动,到赛事现场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再到赛事形象宣传、信息传播及品牌营销的方案制定,都离不开专业的赛事人才与服务系统。对乡村体育赛事精确、高效、动态的管理,为“赛事+ 文商旅”融合发展提供支撑。同时,乡村赛事不仅激励村民投身人居环境优化,还具备赋能乡
村人才回流、促进村民凝聚、重构乡村生活空间的独特作用。
乡村赛事赋能农文旅体融合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全国多地乡村赛事的成功实践,已经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内在逻辑与运作机制,逐渐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路径与融合模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代表性模式:
“体育赛事+ 特色农业+ 农旅融合”模式。体育赛事的引流效应,能直接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放量和品牌增值。这种模式的关键点在于精准找到体育与农业的结合点,将赛事流量高效转化为农旅融合的运营动能,构建集赛事活动、娱乐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链。同时,通过将乡村体育赛事活动与青少年素质培养相结合,将运动的挑战性、竞争性融入育德、育智、育体、育心的多元价值教育中,形成“户外运动+ 研学教育+ 农耕体验”的教育链,进而打造沉浸式文体旅融合产业示范区。
“体育赛事+ 文化节庆+文旅融合”模式。乡土文化和农事活动作为承载中华农耕文明、伦理价值和人际交往准则的重要载体,其历史记忆与传承脉络集中体现在农事节庆、乡风习俗中。这种模式基于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为根基,依托节庆文化符号,以“赛”引客,以“节”留客。具体实践包括三类:一是依托传统民俗节庆举办体育赛事,如端午龙舟赛、重阳登山节等;二是将本土农业生产活动转化为兼具观赏性和参与性的劳动竞赛,如丰收节系列农事比拼等;三是原创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体育IP,如“村BA”“村超”“国际赛车生活节”等,实现文化与赛事的共生共荣。
“数字体育+ 电竞文化+电竞文旅”模式。2023 年电竞首次成为杭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亚运时代中国电竞不仅加速走向世界,更呈现 “下沉乡村”的新发展格局。近年来,各地兴起的乡村电竞赛事正衍生出“电竞+”产业生态圈,日益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一方面,构建“电竞+ 技术+ 文化”传播链,将电竞角色与传统文化符号深度融合,利用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观众在虚拟交互中沉浸式体验文化故事。另一方面,打造“电竞+ 文商旅”体验经济产业链,如宁波市宁海县金家岙村在元宵节举办“隐游”王者荣耀争霸赛,创新采用“电竞+ 漫展”模式, 融入Cosplay 秀、本土Live 演出等形式;虎牙电竞村运会成都站设置互动打卡区、非遗市集,通过赛事直播、主题展览、沉浸演艺等场景,驱动区域文旅消费能级跃升;衢州市衢江区乡村电竞运动会则在赛场外设置潮玩市集、非遗小吃市集一条街,让外地玩家和本地村民们共享“电竞+ 乡村”的独特体验。
杭州乡村赛事的突破之路
杭州,既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活力涌动的运动之城,全国首条体育场路传承至今,正是这座城市体育基因的生动注脚。后亚运时代,杭州锚定国际“赛”“会”之城目标,依托山水相拥的自然禀赋与人文荟萃的历史积淀,亟需探索一条乡村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厚植乡土赛事基础,激活多元赛事资源。杭州拥有丰沃的乡土赛事土壤,历来就有举办民间武术、民俗表演等乡土体育赛事活动的传统。传统赛事方面,杭州传统武术邀请赛已连续举办18 届,“武林门”传统武术公开赛自2017 年起举办,常年吸引县乡武术好手参与竞逐。民俗表演方面,作为国家级非遗“五常龙舟胜会”与“蒋村龙舟胜会”年度盛事的杭州西溪国际龙舟文化节,吸引全球多支队伍参赛。此外,水上竞渡、漂流、龙灯竹马、跳绳、拔河等民俗赛事,承载着地域文化记忆,是连接传统与当下的重要纽带。现代赛事方面,农民篮球赛、乡村攀岩赛、山地越野赛、田园自行车赛等都是值得培育的特色乡村赛事。
启动品牌培育工程,构建“赛事 +”融合生态。基于既有资源禀赋,建议系统推进杭州乡村赛事品牌培育工程。当前,武术、龙舟赛等传统赛事虽民俗表演属性较强,但现代体育竞技属性有待强化,“赛事+ 文旅”价值链的深度与广度仍需拓展。要让赛事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需立足杭州乡土文化特质,通过精准调研与科学规划,激发社会参与热情,拓展“乡村体育赛事+”多元业态。在竞赛项目筛选、竞赛规则制定、赛事场地选择、赛事产业培育、赛事文化传播等方面发力,形成体育赛事与农文商旅多方位融合机制,同时强化政策、规划、人才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在赛事升级上,以杭州西溪国际龙舟文化节为基础,升级创办杭州(钱江)国际龙舟赛,竞赛场地可落地或轮流设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淳安千岛湖、桐庐富春江等水域;将杭州传统武术邀请赛和“武林门”传统武术公开赛创新整合为统一赛事品牌,将初赛下沉至区县、乡镇,强化“武术+ 文旅” 融合;推动杭州马拉松品牌向乡村延伸,在路线设计、服务配套中融入美丽乡村元素,让“杭马”影响力辐射城乡。在平台搭建方面,发挥西湖博览会资源聚合优势,增设“杭州乡村赛事经济分论坛”“杭州乡村赛事文化展”等专场活动,构建“赛会联动、商旅互促”的新场景。
打造电竞乡村样板,抢占数字体育新高地。借鉴衢州、宁波等地成功经验,杭州可依托数字经济优势与亚运电竞遗产,探索乡村电竞赛事创新路径。重点引入《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顶级IP 赛事,落地虎牙电竞嘉年华等特色活动,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体育+ 电竞文旅”生态,通过数据驱动、智能辅助、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丰富电竞文化表达。瞄准2027 年沙特首届电子竞技奥运会契机,凭借杭州亚运会电竞项目运营经验、《黑神话:悟空》团队等本土人才储备,深度参与国际电竞规则构建与赛事筹备,将乡村场景纳入电竞生态布局,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乡村电竞赛事样板。
文章来源:《杭州》杂志2025年第14期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原会展系主任、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