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杭州网 中国城市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2015届城市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圆满结束
时间:2015-06-01 16:11:12 点击:185


           2015年5月29日,2015届城市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天元大厦四楼会议室成功举行。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副主任,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顾问,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平教授;原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蓝蔚青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教授;我校研究生处处长陈丹宇教授;我院执行院长张学东教授;我校城市学研究所所长张卫良教授,以及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城市学研究处副研究员、副处长李明超博士,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城市学研究处副研究员、处长助理接栋正博士,2013级、2014级城市学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论文答辩会。

1

        会议开始,答辩委员会秘书李明超博士宣读答辩委员会主席及委员名单。蓝蔚青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陈建军、陈丹宇、张学东和张卫良四位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会由蓝蔚青主持。答辩委员会要求答辩申请人对论文主要内容作简要陈述,重点介绍论文研究思路、创新点、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答辩会上,2015届城市学硕士研究生王剑、彭帆按照答辩委员会的要求分别汇报各自论文情况。王剑的论文《杭州西湖景区景中村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重点研究杭州西湖景区景中村新世纪以来的治理过程、经验。针对后申遗时代西湖景区景中村的治理现状,找出当前西湖景区景中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借鉴国内外国家公园内社区治理的经验,提出针对性对策;彭帆的论文《杭州市流动人口“双聚”现象研究——以拱墅区花园岗社区为例》通过对花园岗社区实地走访、问卷等调查研究,总体把握“双聚”群体的特点、心理诉求以及拱墅区现有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分析流动人口“双聚”现象具有的群体地域性、主体帮带性等七大特征,并基于职业选择、空间选择、关系网络、身份认同等机制,提出对策

2

         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自身学术研究以及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科学性、规范性、学术性的要求,分别对两篇论文的具体内容、结构、逻辑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富有针对性、指导性、专业性的提问,两位答辩人认真作答。经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答辩完成后,王国平作重要讲话。他首先祝贺两位申请人顺利通过答辩,希望两位答辩申请人能够按照在座专家的建议,消化吸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王国平指出,当前城市学研究生培养上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体制和机制的原因,需要城研中心与杭州师范大学共同研究解决。他指出,必须明确硕士生培养方向是城市学,它基于管理学又不同于管理学;着力解决城市学培养的综合性与专业性、问题导向与战略导向以及学位与就业的三大矛盾。对此,他提出“四合一”的解决方法,即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与杭州师范大学在城市学硕士生培养上要做到“选题合作”、“研究合作”、“论文撰写合作”以及“就业合作”,推进问题的解决。

    会后,两位论文答辩申请人与王国平以及答辩委员会专家合影留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