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情感的困境及破解
时间:2013-11-28 10:22:49 点击:12
宋文辉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情感是居民个人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针对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喜欢或者厌恶、支持或者反对等价值体验或价值观念。它作为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以及在此过程中参与实践的主观反映,必然会对居民的参与行为倾向产生最直接的影响。鉴于此,有必要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情感的困境加以解析,并借助对困境的排解来助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情感的困境
居民参与情感作为影响居民参与意愿的重要因素,会直接作用于居民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参与行为。如果居民具备良好的参与情感认知,那么其可能会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中表现出更积极的参与意向和更有效的参与行动,反之则会影响其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反观中国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情感状况,虽然较之以前有了大幅提升,但仍旧存在有待排解的困境。
其一,从中国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层面看,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动机和价值理念不同,其参与情感也会呈现出各种差异。例如,有的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可能只是单纯的兴趣使然,而有的则是受各种利益驱动。居民参与情感时常会受到其自身理念或利益的驱动,但是在狭隘或者是错误价值理念影响下的情感认知势必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不利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单纯的利益或奖励等并非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本质内涵,相反这些会成为直接的阻力因素,因而,如果无法将参与意愿内化于居民的参与行为当中,文化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将难以达到。
其二,在当前居民参与情感的测评中,体现出明显的价值初衷与实践层面之间的脱节现象。社区居民在参与情感认知和实际参与行为状况之间存在两面性,即一方面社区居民对其所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诸多问题体现了理性的情感认知,但是真正体现在实践层面上时,居民的参与情感很难有效转化成实际参与行为。同时,当前中国很多社区中居民对参与情感的判断容纳了更多理想化的内容,因此,当其与社区发展的实践进行比对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茫然感,这也是导致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
其三,不同价值理念牵引下居民参与情感的多样性以及居民过高的价值企盼等导致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度不高。一般来说,社区居民参与热情与其自身利益诉求紧密联系。如果社区内部特定的公共事务与居民的切身利益趋于一致,那么居民便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去参与,其中可能充斥了责任心、满足感和归属感。但是,当社区公共事务与居民的切实利益相背时,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参与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情感困境之成因
在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情感存在的困境进行归因时,基于主客观两个层面进行解析似乎更能使问题得到澄清。
从主观原因看,居民自身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归属感、居民个体的价值观念、参与能力和参与效能等因素影响了个体的参与情感状况。第一,与所在社区的利益联系程度是影响居民参与情感水平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当前情况看,居民利益与所在社区利益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与居民之间的联系也很少,所以居民对社区的依赖程度和归属感不够高,致使其参与情感水平不高。
第二,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缺乏导致居民参与情感出现问题。就目前中国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看,社区居民总体上缺乏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导致其参与情感认知水平不足。
第三,居民的参与能力和参与效能是影响居民个体参与情感的重要因素。当下的很多社区居民缺乏足够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来参与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因此产生出更多的挫折感和失败感,并日益恶化为对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排斥和厌恶。
从客观原因看,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展开的,因此居民参与情感必然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第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行政化导向使得社区自治的实现缺乏优越的制度环境。第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略显僵化,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这就影响了居民的参与情感。第三,社会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导致居民的参与情感出现问题。
增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情感路径选择
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知情感水平主要基于个体参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在注重社区物质条件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情感认知水平。
首先,以居民主体特征为标准,提升城市社区文化服务水平。居民主体特征如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情感水平,因此应当以社区居民的主体特征为参照来寻求增强其参与情感水平的途径。同时,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社区文化服务水平来增进社区居民参与情感。一方面,不断完善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依据居民主体特征提供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城市社区文化产品。
其次,加强城市社区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居民综合文化素质。一个社区教育水平的高低极大地影响到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尝试构建和完善城市社区文化教育体系,借此提高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从而着力提升居民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认同度,并增加其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情感认知。
一是要加强社区文化教育,提高居民文化道德素养。现代城市社区教育依照其作用可以分为功利性的教育功能和非功利性的教育功能,前者是以职业定向和培训为目的活动,后者则旨在提高居民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等内容,加强社区文化教育就要十分注重非功利性层面,特别是重视公民美德的培养。通过完善城市社区文化教育这一载体,提升居民在政治、文化、法律和道德方面的素质,并在提高居民文化道德素养的过程中提升其自主参与情感。
二是要规范城市社区教育机构,扩展社区教育对象。城市社区文化教育水平和居民文化道德素养的提升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根本要求,要在保证和规范社区文化教育机构的基础上,培育社区居民参与情感。考察社区居民对文化教育的需求,以社区人口和阶层分布来合理规划社区教育机构的性质和体系;制定完善的社区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制度,有效地运用社区人才资源。
再次,培育居民公共精神,提升归属感和参与意识。公共精神表明了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向,及对社会基本价值观念的认同和公共规范的维护。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活动的实施要在给社区居民提供利益表达机会的协调机制中逐渐培养其公共精神。
一方面,建立全新的参与型社区文化是培育居民公共精神的有益途径。参与型社区文化要求居民能够在公民的层面上具备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同时能主动关心公共管理事务,如若居民形成了一定的社区参与认知,并拓宽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任网络,那么势必会提高其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情感认知。
另一方面,加强社区居民的伦理教育也是培育其公共精神的重要步骤。通过不断积累和夯实社区公共文化和伦理规范的社会资本基础,将对社区居民的伦理教育融入到社区文化建设当中,让社区居民意识到其作为公民所应当履行的权利和义务,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其对社区自身的归属感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情感基础。
最后,完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增强居民参与情感水平。社区居民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情感受社区文化事务的规范化影响程度较高,而且合理规范的社区文化组织活动更有可能吸引广大居民的参与。因此,为保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优化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制度规范特别是完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以便增强居民参与情感水平。
一方面,制定和完善居民参与社区的规章制度,据此健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体系。通过规范发展各种社会自组织,为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较好的制度平台;通过制度化措施来保障和激发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明确其对社区本身的权责,借此形成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依附感。
另一方面,要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的参与能力进行明确定位。居民主体特征不同,能够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程度也迥异,因此要求社区管理者和建设者们从社区居民自身角度出发,以居民的实际参与力作为建设社区文化的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