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杭州网 中国城市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发展前沿
依靠内涵式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
时间:2013-06-03 10:03:02 点击:30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上,而应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积极探索内涵式城镇化发展道路,着力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上下功夫,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突出内涵式城镇化发展理念。新型城镇化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规模,更要看城市发展的质量功能。过去较长时期里,无锡市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存在着重速度有余、重质量不足的问题,城市的规划区大幅扩展了,城镇人口变多了,但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给交通和环境带来压力,城市带动农村的内在功能和承载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无锡市只有走内涵式城镇化发展道路,才能在提高城镇化质量中充分发挥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此,必须摒弃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做法,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为中心,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同时,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过程,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导向,突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城乡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布局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并不意味着所有资源都向大城市集中,而是要科学构建布局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无锡市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出发,着力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以无锡中心城市为主体,以江阴和宜兴两个副中心城市为两翼,依托锡澄城市发展轴、环太湖城镇发展带和沿江城镇发展带,形成由中心城区向外辐射、轴带联动、组团合理、有机衔接的区域整体发展格局。在继续推进老城发展的同时,全力推进太湖新城迅速做大做强,形成无锡中心城市“双核”驱动发展的空间格局;全面统筹科技新城、锡东新城、惠山新城三大新城各自的功能定位,在空间共构、产业共谋、设施共建、功能共生等方面推进锡澄一体化、锡宜同城化。确定市域各级城镇的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提高各层级间的关联度和互补性,围绕“网络化都市、特色化城镇、开敞型乡村”的整体优化目标,引导城镇组团发展,促进城镇综合承载力有效提高。

       形成和谐相融的现代城乡形态。推进城镇化不能以牺牲“三农”为代价,而应着力实现“以城带乡”。无锡市发挥新市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托新市镇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农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区服务,形成和谐相融的现代城乡形态。早在2010年,无锡市区就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低保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域城乡并轨。目前,无锡市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标准提高到每月270元;被征地农民养老金“5060”以上人员提高到每月540元、“5060”以下人员提高到每月430元,城乡低保标准市区提高到每月530元。

       创新强农惠农特色路径。推进城镇化不能见物不见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无锡市一方面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着力实现农民的“市民化”。通过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将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城镇保障和住房的“三置换”,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和农民专业合作的“三大合作”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建立了一套城乡统筹发展、共同繁荣的运行机制,促进了农民增收。2012年,无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09元,比上年增长12.6%,城乡收入之比由2007年的2.08∶1降为1.92∶1,在江苏省内最低。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