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杭州网 中国城市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发展前沿
城市化大跃进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反思
时间:2012-12-03 13:57:52 点击:23

    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增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起的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这些问题和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9年的46.6%,从20%到40%的城市化水平,英国花了120年,法国100年,德国80年,美国40年,日本30多年,中国22年。尤其是自1995年确立城镇化的国策以来,我国各地的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1996年到2009年,城镇化从30.5%到46.6%,年递增率大约是1.3%。22年与1.3%。
 
中国城市建设呈现“大规划”、“大扩张”、“大景观”三大特点
  值得玩味的是,这个纪录还在持续创造,据社科院调查统计,全国666个城市中,已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放眼今日中国,不论是一线大城市,还是小小的集镇,都在不断“扩张”,大规模整治、大规模拆迁的现象在全国大小城市随处可见,大有不可阻挡之势。城市面貌上的“日新月异”的背后有一个不可不警惕的事实是,不少城市搞大拆大建,一味地贪快求新,搞“运动式”、“蔓延式”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城市发展的质量,产生了诸多城市化的次生问题,这些问题正在开始吞噬城市化的积极成果。在城市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大规划”、“大扩张”、“大景观”这三大特点,一味的想制造世界超级大都市,不断的扩张旧城打造新城,甚至大搞形象工程和征集工程,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成为城市在建设上最突出的诟病。
  更为重要的是,在高速城市化的这三大特点之后,埋藏着相当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环顾各大城市,我们到处都能看到“农民上楼”、“以土地换户口”等标语,但我们很少发现全局的、长远的统筹安排;,甚至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我们都很难找寻到一个成熟的农村城市化建设方略。所以,在热火朝天的拆迁、农转非、农民上楼之后,城市化就似乎迷失方向了。在城市盲目扩张的过程当中,各地围绕着土地资源、城市生态、城市管理服务、老城居民与新增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社会保障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政府只好不断“维稳”,到处救火。
  对这种城市化建设急功近利的现象,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一直呼吁:“我国已经出现了城市化‘大跃进’。这是一股在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的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城市化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超出了正常的城市化发展轨道。”陆大道院士掷地有声的呼吁意在给城市化“大跃进”泼一盆冷水。
 
对于城市病的集体反思
  若是反观这三十年的建设,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国家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大多是在“复制国际先进经验”,又好又快地在各项指标上达到“世界强国”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中,西方国家的“高度城市化”自然就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异常重要的标杆。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确立大城市战略之后尤为明显,从中央到地方,能反映城市化程度的各项指标都变成了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这是城市管理者应该去反思的问题。
  媒体对中国整体进入城市病的指责,得到了官方层面的回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多次表示,要改进城市拓展模式,扭转无序扩张局面,但城市病的加剧尚未看到根本扭转的迹象。
 
规划专家反思城市病下的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专家王军看来,中国城市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城市病,是城市规划多是在继续沿用1930年代的规划思想,为此,中国的规划学科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这种已经落伍的规划思想,是1933年雅典宪章所确立的功能主义城市规划思路,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将城市解构成工作、居住、休闲、交通,前三个区域通过最后的交通加以连接,从而形成了城市的单中心结构。
  特别是对大型城市,这样的单中心结构非常要命。中心区域承担就业功能,弱势的工作人口,被迫到城市中心工作,在公共交通不畅的情况下,被迫依据小汽车进行“潮汐”运动。但在这颗星球上,还没有哪个城市能以小汽车交通为主宰而获得成功。王军认为,从批判梁思成开始,北京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使得二三线城市都在模仿,只有包括深圳、武汉等少数几个城市例外。可以从很多地方的城市纷纷上马二三环路建设这一点上看得非常清楚。
  在功能主义以及单中心结构的规划下,大拆大建以及大马路主义,似乎又成了接下来的必然选择。城市变成了汽车的尺度,甚至是直升机的尺度,在各个城市的宣传片中,可以屡屡见到从直升机上俯瞰城市的镜头,宽阔无比的城市主干道、雄伟的立交桥、大片的草坪,体型巨大的高楼,几乎是千城一面中共同的元素。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缺乏城市规划的先进思潮,缺乏对城市化的恰当战略,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因”,或许中国的城市化恰恰在有意回避这些东西而已。从根本上讲,中国不应该缺乏城市规划的战略家和将才,他们或许只是被有意漠视而已,因此也不可能真正崭露头角。
——文章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